CSIAM GDC通讯第二期

第二期 (2002年9月)

1. 第一届“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年会在青岛顺利召开

第一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纪要
(2002年6月3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

      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筹)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于2002年6月1日至3日在青岛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承办,青岛大学协办,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元基金的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单位的9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地点选择在青岛是为了纪念20年前,82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首次”计算几何讨论会”,那次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几何设计与计算事业的发展。

      会议共收到论文104篇,录用出版会议论文集的论文74篇,涉及到几何设计与计算的各个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教授主持了6月1日的大会,青岛大学校长徐建培出席大会,作了讲话。8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38位代表在分组会议上作了学术报告。参加会议的人员代表性很强,有老一辈的专家,也有新进入这一领域的年轻人;有科研人员,也有开发人员;863专家组专家、国外留学人员也有代表参加会议,并作了大会报告。 会议交流了各单位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增强了互相了解与团结,讨论了今后发展方向。

      会议之前,于2002年5月28日至31日举办了”几何设计与计算”高级研讨班,由国内外的4位专家就几何设计与计算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分专题作了报告。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几何设计与计算领域的老一辈专家和该委员会成员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员感到:

      1. 我国的几何设计与计算学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以年轻的博士为主的研究队伍已经形成。应该重视发挥他们的骨干和生力军的作用。

      2. 在当前,成立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是适时的和必要的。该委员会应该团结全国从事几何设计与计算的各方面人员,促进我国该事业的发展。根据需要,适时增加了6名新成员。

      3. 在当前,开展几何设计与计算的研究,应提倡创新、结合、合作和交流。要有创新精神,发展新问题,开辟新领域;要结合其他学科,进行学科交叉,推动多媒体、图形图象等方向的发展;要加强合作,以多种形式进行各单位的交流,如推荐研究生、博士后,互派访问学者;要加强国际交流。

      4. 定期举行全国性的几何设计与计算的学术会议,交流经验,探讨发展方向是必要的。不定期地根据需要召开区域性研讨会是很有益处的。第二届全国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会议的承办单位,将进一步征求意见和与有关方 面商量确定。

      5. 老一辈的专家为我国几何设计与计算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指导有利于我国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会议决定在进一步审稿后,推荐会议的优秀论文,由《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发表。会议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元基金办公室表示感谢。会议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工程图学学报》等表示感谢。 与会代表感谢东道主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特别是山东大学计算机系师生。

2. 第一届“几何设计与计算”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和“工程图学学报”发表

      推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论文:

      1. 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的扩展, 韩旭里, 刘圣军
      2. 一种对NURBS曲线进行形状调整的新方法, 孙利君, 张彩明
      3. 动态织物仿真与碰撞响应算法, 闫 燕, 史建红
      4. 可展Bézier参数曲面, 陈动人, 王国瑾
      5. 二次曲线的多项式逼近, 曾芳玲, 冯玉瑜
      6. The viewpoint of the envelope about G-D’s algorithm, Cao Yuan
      7. 几何变换的误差传播, 张松海, 胡事民
      8. 一种基于高光线模型修改NURBS曲面不光顺的方法, 张跟全, 张彩明
      9. 几何约束求解与复杂连杆的模拟, 高小山, 张桂芳
      10. 平面上两个椭圆位置关系的代数条件, 刘 洋, 申立勇
      11. 光滑曲面上的G1插值曲线, 蔺宏伟, 王国瑾
      12. 轮廓跟踪的TN方法, 童若锋, 汪国昭
      13. 幻方、Bernstein多项式及幻曲面, 宋瑞霞, 齐东旭

      另有14篇论文推荐“工程图学学报”发表。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